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方针、政策、法律和法规
一、中国的环境保护方针
32字方针: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
总方针:经济建设、城乡建设、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
二、环境保护的内容和任务包括如下两个方面:
A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保护居民身心健康,防止机体在环境污染影响下产生遗传变异和退化。
B 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减少和消除有害物质进入环境以及保护自然资源,维护生物资源的生产能力、使之得以恢复和扩大再生产。
三、环境管理
定义:是国家运用法律的,行政的、经济的、技术的、教育等多种手段,协调“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关系,以维护生态平衡,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主体:国家、政府
对象:人类的经济、技术和社会活动
目的: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保护和改善环境,保障人群健康,促进可持续发展。
手段:法律、行政、经济、技术、教育
四、我国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
a.宪法
b.刑法
c.环境保护基本法
d.环境保护单行法
e.环境保护行政法规
f.环境保护部门规章
g.环境保护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
h.环境标准
i.国际公约
五、 环境保护标准体系
三级: 四类:
a. 国家环境标准 a. 环境质量标准
b. 行业标准 b. 污染物排放标准
c. 地方环境标准 c. 环境保护基础标准
d. 环境保护方法标准
六、三大环境政策
a.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b.谁污染,谁治理(谁负担)
c.强化环境管理
七、五项环境保护法
a.大气污染防治法
b.水污染防治法
c.海洋环境保护法
d.防止噪声污染法
e.固体废弃物防治法
八、九项资源保护法
a.森林法
b.草原法
c.煤炭法
d.矿产资源法
e.水法
f.渔业法
g.土地管理法
h.水土保持法
i.野生动物保护法
九、八项环境管理制度
a.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b. “三同时”制度
c.排污收费制度
d.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
e.城市环境综合治理考核制
f.排污许可证制度
g.污染物集中控制措施
h.限期治理制度
十、 “三同时”制度
定义:建设项目中的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适用范围:
a.新建、改点、扩建项目
b.技术改造项目
c.一切可能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的工程项目
d.确有经济效益的综合利用项目